中国人最擅长不讲话来沟通
尽管这些要领我们都掌握了,但有一点不能忽略,中国人常常用不讲话来沟通。不讲话来沟通的不是小事,而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一直认为应该说的才说,不应该说的不说。应该说的一句都不能少,不应该说的半句都多。可见这里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说,一部分是不说。一个人懂得不说话才是真正会说话。真正了解不说话就能沟通的人,才是会沟通的人。说话要有效才说。要是问一个中国人:“你明明有意见为什么不说呢?”答案只有一个:“说了没有效,所以我不讲。”中国人会衡量话说出来有没有效,如果没有效,何必讲,只会伤感情。只不过这样做暂时可以,还要想办法让他有效才行。
1.我们要告诉自己,我们一直讲,把时间都用光了,对方还有什么机会讲呢?所以我们不讲话,把机会让给对方,把时间腾出来,对方才会开口。尤其是中国人,明明有意见,但是看你一直说,就不愿意跟你抢。你停下来问他有没有意见,他也不会马上讲,因为他搞不清楚你说真的还是假的。你一定要问他的意见,他看你很有诚意,才会讲出来。所以我们要把时间腾出来,同时要停顿一两分钟,对方才会有信心,他才会讲出来。有时候大家都不讲话也是一种沟通,这叫做心意相通。东方人把心意相通叫做默契,默契的最高境界就是你不说我也知道。
不讲话我们才能够很用心去听对方,因为听话是说话的一半,一个不会听话的人,说的话多半是白说的。
2.你只有安静不说话,才能够了解对方的需求。西方人有话直说,中国人说话多半会拐弯抹角。我们如果没有看清他的表情,没有看清他讲话的样子,怎么知道他真正的需要是什么。他如果说“你看着办”,我们真的不知道他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真的让我们看着办,还是因为生气才这么说?所以一定要了解对方的需要,为此我们要安静,要有不讲话的时候。
3.不讲话才能减少说错话。多说多错,少说少错,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障碍,有很多人说“我的意思不是这样”,要是问他:“你讲了半天,意思却不是这样,那你在讲什么?”他会说:“我没有办法,我只能这样讲,但是我的意思不是这样。”这种话中国人大都能够体会。同时我们更要重视,你不讲话才能够引起对方的参与。任何的沟通一定要大家来参与,少数几人把讲话时间都用光了,其他人想参与也没有办法。
真正有效的沟通三两句话就能够抓住对方的心理需求,能够了解对方实际的状况,话不在多。
第一,我们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自以为是会造成很大的困扰。第二,不要先入为主,听别人一张嘴就信了,他后面的话明明是错的,但是你先入为主,就会信以为真,正确的话反而被错的话挡住了。第三,不要想当然尔。这个想当然尔是说一定这样,不会错的。其实这跟自以为是有一点关联,但是不太相同。有的人还没等别人把话讲完,就说“我懂我懂”,这样的话很难沟通。因为他觉得一定是这样,还用说吗?但实际上事情往往不一定是这样的。中国人为什么满脑子都是不一定?就是说明什么事情都不能说“当然是这样”。一个人去除了自以为是,先入为主,想当然尔,又能够重视言跟默,即讲话跟不讲话的配合,该自己讲的时候自己讲,该让别人讲的时候让别人讲,这样一来沟通就会做得比较好。
但是真正有效的沟通要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主管要求下属做某种合理有益的事情,要明确地说明目标、内容,还有进行的步骤。越是基层的我们讲得越基础化;对中层干部,讲得简略一点;对于高阶层,点到即止。同时我们要表示决心,“一定要这样做,务必要做到”。同时也要说“我相信你,以你的能力一定会做好”。下属如果有疏忽,除非有正当的理由,否则不能轻易放过他。这种习惯一养成,大家就会重视你的沟通。否则你讲过就算了,人家不照你说的做,你也不追究,慢慢的,你的话就不会有人重视了。
第二,主管要用无心的爱。照顾下属是应该的,没有什么人情,所以叫做无心的爱。不能说“我这样照顾你,你要好好做”,这是有心的爱。真诚的关怀,应该诚恳地关怀对方,而不是做表面的虚假功夫。我们常常跟下属谈各种问题,听听下属的意见,如果有什么不对也委婉地说明,不要轻易发脾气骂他。假定下属的意见暂时没有办法接受的话,也要说“你这个意见很好,我们再研究研究”,事后告诉他有什么困难,以后我们尽力地突破。这样的风气养成以后,下属就很乐意跟主管沟通,甚至他还会主动地来找主管。
第三,主管刚开始要对每一个下属一视同仁。如果一开始就有偏见,那下属认为他不是你的人,跟你讲话也没有用,就不会跟你沟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