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功夫要以理念作基础
经验,个案的选取要慎重,否则的话不但没有效,反而会有害。西方人的个案都写得很清楚,所以大家可以角色扮演,可以沙盘演习,可以有很多参考答案。我们中国人不是不会写个案,而是不敢写。因为写得太清楚,就会有很多人受害。我们不见得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可是你写得太清楚,总有人怪你把它写出来干什么。
这是很难消除的障碍。所以个案的选取,第一,尽量选历史人物和事件,比较客观。你选现在的个案,就会牵扯到某些人,最后变成表面化,只能讲好的,不敢讲坏的,这样讨论不出结论。
第二,爱拿通例做个案,而不爱拿特例做个案。所以很多人批评中国人研究个案,好像也没有人,也没有事,也没有例,但是这很符合中国人的思想。我们今天也要拿一个通例做个案,来研讨我们今天所要谈的问题。
练好功夫先要有理念
下属常常会抱怨自己的主管,说:“我这样尽力而为,你为什么还不了解,总觉得我没有什么功劳?”但是主管的感觉刚好相反,说:“你认为自己很卖力,其实你不晓得,你所做的那些事情根本是有害的,越帮越忙,你越卖力我越倒霉。”上下级这样彼此埋怨,原因在哪里?为什么下属拼命想做好,但是主管却认为有害无益?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打破这种僵局?我们再来追究一下,下属如果只知道忠实地服从主管的命令,是不是也不知不觉伤害了组织。
一个公司里面,上下都不满,互相埋怨,工作气氛一定不好,大家情绪恶劣,同时绩效很差。上下不满,其实是理念不相同。如果没有共识,就会产生“我很卖力,你却认为我白费工夫,我有什么办法?你让我做的事,我又认为不重要”这样的争执,冲突无处不在。下属想做好,上司却认为“你不做还好,你越做我越倒霉”,就是因为下属不了解公司的目标,不了解上司的用意,换句话说,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认识不够。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做这些事情,自己都没有研究明白,那当然就会产生误会。
要打破大家不满的僵局,得靠双方面去努力。主管要把自己的理念告诉给下属,下属还要去体会,这样一来,彼此达成共识,一切就比较好办。下属只知道说自己很忠实,很服从,听主管的话,可主管照样骂他:“我叫你这样做,你就这样做?你只知道听话,听话有什么用呢?”这个道理如果没有弄清楚,下属就会觉得主管讲的话乱七八糟。其实不是的,下属会不知不觉地伤害组织,但自己不知道。
由此可知,要练好功夫,除了锻炼以外还要有好的理念,如果没有好的理念,你可能会走火入魔,想救都救不了。功夫人人都会练,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尤其中国人更是如此,每个人最后会发展出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因此我们不能说你的对或者我的对,而是说我们既然要共事,就要有一些共同的理念。
同样的制度,同样的老板,同样的公司,甚至销售的产品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有人绩效高,有人绩效低?如果做一个调查分析,会发现:效率高的人不一定有出众的容貌,并不是谁漂亮谁的业绩就好;也不一定谁聪明谁的业绩就好,如果是这样,招聘时看IQ就行了;也不是说拼命,工作业绩就会好,有人很认真,很努力,最后业绩还是做不出来。到底差别在哪里?关键是看他有没有心。没有心的话,再漂亮,再聪明,再拼命,最后还是没有用的。
我以前有一个学生很用功,但是成绩一直很差。他不甘心,就跑来问我:“老师,你看我这么用功,为什么我的成绩始终不好?”我说:“你检讨一下自己,上数学课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在背英文。”我问为什么。他说:“我上数学课时想到英文很重要,因为马上要考试,所以要背英文。”“那上英文课呢?”“做语文。”“上语文课呢?”“背历史。”……那永远没有效果,因为他没有心,他不专心。
行动很重要,但是行动背后的观念更重要,很多人跟我说:“你把管理的理论都讲出来,我们回去照着做,不是很好吗?”这就是没有功夫的话。我也曾建议很多老板,不要光重视技术,不要光重视员工的表单有没有写好,而要重视他们的观念正确不正确。凡是观念正确的,自然有一套办法,自然做得很好。所以思想、信仰、力量,并不单是政治或宗教方面的,真正的管理也需要一套观念,这套观念你如果不相信,它就没有力量,你若相信,有了信心,自然会发生力量。
可以这样讲,成功最大的力量就是观念正确,同时信心要坚定。一个人有很好的观念,但信心不坚定还是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