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设立具体的目标
——所设目标随时与员工共有
这就是设立企业的“愿景”。经营者要揭示自己企业所瞄准的方向,设立高目标,并向集团成员指明这样的方向和目标。要明示组织将朝什么方向发展的方针,要指出在前进的目的地有何种未来,要描绘这种展望,还要指出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策略,引导大家共同前进。这些都是经营者的职责。
特别是在经营环境迅速变化、看不清楚前进方向的混沌时代,更要求经营者指明组织的愿景和目标。在明确的目标之下,汇集组织的全体成员,在极度的混沌中开辟出生路,引导集团朝着既定目标笔直前行,这是集团赋予经营者的最大的任务。
在向目标行进的过程中,会遭遇无法预测的各种各样的障碍。但是,无论遇到何种难题,经营者自身都要朝着愿景和目标前进,以坚强的意志面对困难,把组织拧成一股绳,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坚决达成目标。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许多人在直面激剧的景气恶化等困难状况时,往往左右摇摆,迷失了当初揭示的愿景和目标。这样的话,员工就不会继续追随。无论身处怎样的混沌迷惑之中,都要盯住应该瞄准的那一点,率领组织前进。我认为,只有具备这种坚强的精神素养的人才是真正的经营者。
回顾过去,虽然我创业时将京瓷定位为精密陶瓷零部件生产商,但当时京瓷是一个小企业,前途根本无法预测。然而,就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坚持确立高目标,不断诉说我们的梦想:
“日本乃至全世界电子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我们的精密陶瓷不可或缺,我们要将产品提供给全世界。虽然现在还是不起眼的街道工厂,但是,首先我们要成为街道第一,也就是原町第一的公司;成为原町第一之后,就要成为中京区第一;成为中京区第一之后,还要成为京都第一;成为京都第一之后,再成为日本第一;成为日本第一之后,最终要成为世界第一。”
京瓷当时的工厂还是租借来的,员工不过数十人,年销售额不足1亿日元,属于小微企业,但是我却利用各种机会,向员工描述宏伟的目标:“要成为日本第一,世界第一。”
实际上,从离厂最近的市营电车站到京瓷短短的路途中,就有一家名叫“京都机械工具”的企业,生产扳手和钳子等车载工具。当时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该公司一片繁荣景象。相比之下,京瓷租借别人的木结构仓库做工厂,是刚刚开始运行的小微企业。因此,尽管我说了要成为街道第一,但员工们并不相信,“要超过上班路上经过的那家机械工具公司,怎么可能”!实际上,在说出宏伟愿景的当时,我自己也没想到,京瓷真的能成为原町第一的公司。
更何况要成为中京区第一。中京区有岛津制作所,它是在东京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后来还出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以高技术享誉世界。要成为中京区第一,就必须超过岛津制作所,大家都认为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再看看陶瓷行业,当时名古屋地区已经有日本碍子(NGK)、日本特殊陶业这样著名的公司。它们的技术、历史、实绩,以及人、财、物等所有经营资源,都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从京瓷的角度来看,它们就像巨人一般耸立在我们身边。
尽管如此,我依然不知疲倦、不厌其烦地向员工们诉说梦想:“要成为京都第一”“日本第一”“世界第一”。
起初半信半疑的员工们不知从何时起相信了我所诉说的梦想,并且为实现这一梦想齐心合力,努力奋斗。我自己也逐渐将这一梦想变成了确实的目标。
首先成为原町第一,最终成为世界第一。一方面心怀远大的目标;另一方面,我们每天粉尘满身,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不断钻研创新,对一件接一件的具体工作,都认真处理,努力解决。
结果,京瓷成了精密陶瓷领域世界第一的企业,并且以精密陶瓷技术为核心实现了多元化发展,现在已经成长为年销售额1.3万亿日元的企业。同时,京瓷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不曾出现过一次赤字决算,利润率基本都维持在10%以上。
京瓷不断成长发展的原点就在于有着这样的“愿景”。
愿景,也就是公司的目标,必须充满着梦想。同时,还要制订实现愿景、目标的具体计划。
例如,企业的年销售额现为10亿日元,希望明年达到12亿日元,像这样,必须用具体的数字明确地描绘目标。不仅销售额,还包括利润额在内,都要设定出具体的目标。
重要的是,这种目标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必须明确。目标不是全公司的一个抽象数字,而是分解到各个部门的详细任务,现场最小的组织单位也必须有明确的数字目标。再进一步,每个基层员工都要有明确的指针和具体的目标。另外,不仅设定年度目标,还要设定月度目标。月度目标明确了,每个人就能看出自己每天的目标。让员工明白自己每天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设定明确的目标。
每位员工努力完成任务,各个部门就能达成目标,公司整体目标也自然能达成;每天的目标达成,积累起来,月度、年度的经营目标也自然达成了。另外,如果目标明确,就可集结全体员工的力量;如果目标不明,经营者就不能指明公司的前进方向,员工就会无所适从,或各行其是,行动方向混乱,结果力量分散,组织的合力就无从发挥。
实际上,我并不主张建立长期的经营计划。在经营领域中,不少人主张必须依据企业经营战略,建立5年甚至10年的中长期计划。但是,我从不建立长期计划,因为即使建立长期计划,要达成几乎不可能。
建立长期经营计划,其间必有超出预想的市场变动,甚至不测事态发生,计划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或向下修正,或不得不放弃,这类事司空见惯。不严肃的、无把握兑现的所谓计划,还是不建为好。员工见多了这样的计划,会产生“反正完不成也没关系”的想法,甚至漠视计划。一旦经营者再次设立经营目标,员工反倒失去向高目标挑战的热情。更糟的是,销售目标没达成,费用和人员倒按计划增加了,即销售减费用增,经营吃紧,日子变得更难过。
我从京瓷创立起,一向只搞年度经营计划。三五年后的事,谁都无法正确预测,一年的话,还能基本看清楚。然后将年度计划细分,变为每一天的目标,千方百计,不达不休。
“以一天的勤奋,完成今天的任务,就能看清明天;以一月的勤奋,完成今月的任务,就能看清下月;以一年的勤奋,完成今年的任务,就能看清明年。”依据这样的想法,着着实实达成每天、每月以及每年的目标,拼命努力至今。
经营顾问们瞧不起这一套。“这岂能成大事!”他们异口同声如此说。但是,我只顾设定每年短时段的具体目标,付之实行,完成。接着设定下个短时段的明确目标,再实行,再完成。周而复始,贯通始终,就这样事业岁岁年年增长,发展不停。京瓷就如同尺蠖一般,一步一步成长到了1万亿日元的企业。
无论企业处于何种经营环境,都要设立高目标,制订具体的经营计划,并且带领组织向着目标踏实迈进,只有这样的经营者才是在混沌时代开辟活路的真正的经营者。
在讲述第二条时,我想到了这个事情。
因为我觉得预测将来非常困难,如果是一年的计划,制订起来还算靠谱。每年制订年度计划,像尺蠖虫那样一步一步前进。大家知道,最近日本大型家电厂家衰落的情景非常可怕,我想大家都会很吃惊吧。
这些大型家电企业都描绘了非常宏大的愿景,也都制订了长期计划,建立了大规模的工厂,投入了大量资金。
它们预测了三五年后的市场,投入了几千亿日元的巨资,但是还不到一年时间,由于行业大变动,它们的计划泡汤。已经投入巨资建设的工厂无法使用,只能全部报废;新工厂雇用的员工也因此变成了沉重的负担;几家都出现了数千亿日元的赤字。
聪明人看到未来,他们认为,自己公司的技术优越,经济景气和市场形势都乐观,应该没有问题,由此制订计划,但却全部落空。像我这样头脑笨的人,如果也那样做,后果会更加严重。因此,我才会像尺蠖虫那样一步一步走。一年结束后,再做好下一年,如此才有京瓷今天的成长发展。
刚才粗略地讲了一下,其实我不考虑长期计划还有另一个理由,就是按照计划走的只有经费。
例如,假定预测明年景气变好。按照预测来看,自己的事业也将顺利发展。相应之下,现在工厂显得太小,于是贷款购买旁边的土地,建新工厂,以期生产量增加五成。同时,事业扩大离不开优秀的员工,于是下一年度再多招聘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在这样的盘算之下,面对据说景气变好的下一年,采取了措施。
过完年后,原以为订单会增加五成,岂料景气没有恢复,订单根本没有增加。但是,新工厂计划已经实施,不断进展,银行也发放了贷款,购买土地的交涉也很顺利,趁着现在机会好,赶紧买了下来。和建筑公司有关建造厂房的谈判也在推进,建筑公司表示“虽然情况多变,但是现在建房会便宜”,于是新厂房也开始建造。员工也同样,按计划雇用,依照培养优秀人才的初衷,招聘工作也顺利结束。
也就是说,经费和费用发生了,按计划如期推进。但是,预想的增加收入这方面的计划却完全落空。增加销售额的计划未能实现,只有经费和费用的增加按计划进行。
银行贷款的利息增加,花了建设费,人工费增加等,经费的“增加计划”与景气变动毫无关系,可以按照自己制订的计划付诸实施。但是,要客户多下订单这个问题,却不是自己单独可以解决的。矛盾就在这里发生了。
明年、后年的长期计划一旦制订,只有计划当中的经费会按计划不断增加,但是相应的收入却不能按计划增加,这种情况经常出现。所以,我不制订长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