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企业经营管理 > 正文内容

员工充满价值感的企业

Assen1年前 (2024-03-15)企业经营管理509

父亲去世之后,您当上社长才一年时间。您真的非常年轻。但是,听您的提问,我觉得您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您归纳得很好,想法也很清晰。我觉得您十分优秀。

您的第一个问题的具体内容,是想知道怎么构筑体系,才能让每个员工通过公司或工作,拥有价值感和充实感,并在企业中形成这种文化与氛围,您希望我告诉您一些要点或者应该注意的地方。这是一个比较含糊的问题,无法具体回答,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您父亲被病魔缠身,叫您回家,于是您回去了。可是,父亲很快去世了,您成为经营者才不过短短一年时间,却拼命思考应该怎样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应该怎样激起他们的干劲。听了您的话,我觉得您是一个刻苦学习、头脑清楚的人。您有两家企业,一家是卖干货的零售店,另一家是海苔加工公司,员工一共三十来名。销售规模5亿~6亿日元。一边听您讲话,我一边想起自己在27岁创立企业时,公司只有28人的情形。

大学毕业后,您进了和现在公司很不一样的企业,那似乎是一家专门指导人们成为经营者的企业。你在工作中找到了人生价值,体能虽然消耗很大,却每天拼命工作,直到很晚,甚至错过末班车。您负责支持加盟店,每天过得充满了价值感、充实感和成就感。因为将来要继承事业,成为经营者,所以您把工作当作学习,即便工作繁重,也毫不厌烦,孜孜不倦。因此,您希望员工也有同样的心态。虽然您是因为有成为经营者这个目标,才不管多苦也能忍受,但您觉得,就算是打工族,在根本上也应该以同样的心态从事工作。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您是因为不得不继承父亲的事业,所以才能工作到半夜也不知疲倦,拼死拼活地努力,还能感受到价值和充实。所以,虽然您觉得别人也应该和您一样,但在这一点上就有一些不同。

以我为例。我刚刚成立公司的时候,目的是让我的技术问世,就算很辛苦,也是“为了让自己的技术问世”。在两三年过后,却想的是必须让员工幸福,所以,工作再苦再累也不以为意。但是,员工却不是这样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怎样营造公司的文化氛围,使员工感到有价值和充实呢?

员工只想拿到尽可能多的薪水。说得极端一点,员工都希望在活少钱多的公司上班。我觉得这种想法毫不虚伪。既然如此,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拼命投入工作呢?就像您刚才讲的一样,虽然也可以采用一些类似绩效主义的方法,比如给努力做出利润的人提高薪水,给个人评估优秀的人晋升的机会,但这样做反而会给员工心态以负面刺激,不太妥当,因此您很烦恼。您说得完全正确。


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电子书学习和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shgis.com/post/208.html

分享给朋友:

“员工充满价值感的企业” 的相关文章

一个“自力”与两个“他力”

约盛和塾塾长例会演讲——2006年11月26日纽约盛和塾于2005年4月开塾,是盛和塾的第57个分塾。本次演讲是自从开塾仪式以来稻盛先生在纽约塾的第二次讲话。在出席的200名来自美国及日本的塾生面前,稻盛先生讲述了经营者必须具备的“三个力”,即一个自力和两个他力。...

赢得全体员工的信赖与协助

经营者不仅要促使员工成为自己的伙伴,还要赢得全体员工的力量,这一点也十分重要。为了营造全体员工对工作自觉自发、主动积极的氛围,经营者必须毫不隐瞒地将企业经营的信息告知员工,让他们了解当下的经营状况。同时,通过酒话会等聚会活动,向员工讲述“我是这样经营的,我的目的是希望为各位做这些事”。要使全体员工产...

经营要诀二:仔细查看月销售额及费用

在建立心有灵犀的关系之后,接下来必须做到的是“仔细查看月销售额及费用”。盛和塾中也有不少从事会计师、税务师工作的塾生。我希望这些塾生在帮助客户从事企业会计或财务工作时,也能发挥些许经营顾问的作用。也就是说,我希望他们能将自己在盛和塾中学到的哲学及经营要诀传递给自己的客户,这不仅会对他们本身的业务有所...

目标共有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确定具体的数字目标,为了达成目标,经营者必须率先垂范,怀抱强烈的愿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但是,一个人无论怎样努力,力量也是有限的。为此,正如一开头就讲到的,在明确事业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将目标与全体员工共有,与全体员工一起努力。也就是说,要对员工讲:“我们公司的经营目的是在追求...

圆通领导就是合理推拖拉

企业刚成立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制度不制度的问题,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一些需求,希望有一些秩序,大家才不会乱糟糟的。这些需求最好确定下来,不要朝令夕改。如果企业里面有了这种需求,就是制度化的先兆。不管是方针、政策、流程或者计划,被制定以后,就叫做制度化。制度化好不好,暂且不去分析,只是说...

考核的原则和要避免的难题

第一个原则,考核频率问题。基层员工的任务相当单纯,所以每半年考核一次就可以了。考核高级人员,我建议一年一次。因为高级人员所做的事情比较复杂,而且所用的时间都比较长,如果半年一考,就使他没办法作长期计划。第二个原则,考核的标准要根据实际状况来定。最好能把标准让有关的人看一看,让他们了解一下。可是,标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