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用人才后要做到适才适用
当我们把人招进来之后,最要紧的就是要加以适当的教育。新进人员包括有经验和没有经验的,有工作经验的人进入一家新企业,也是新进人员。要使从业人员充满工作意愿,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他踏入我们企业的头一个星期,给他适当的辅导。如果他刚踏入社会,我们要提醒他,学校是学校,职场是职场。在企业里要早日摆脱学生的气息,最好能够把学生作风一扫而空,变成一个真正的就业者。如果不及时提醒他,他会把当学生时的一些行为带到企业来,我们过一段时间再培训他,就不如一开始时效果好。对于有经验的新人,我们可以客气一些,告诉他,他刚刚进入这个企业,对环境也许陌生,可以先来好好地了解一下情况,凭他的经验,三五天就能进入角色。用这种方法来诱导他,对他也是一种帮助,让他能够尽快适应我们的环境。
等他适应了环境,我们就开始任用他。任用他就是分派工作给他,分派工作最要紧的就是适才适任。也就是说,他有什么样的才能,给他什么样的责任。人有长处也有短处,我们用其所长,这是我们用人的一个原则。
不要大材小用,也不要小材大用,而是要量才为用,他有多大的能力,就要让他承担多大的责任。让他一上来感觉很轻松,以后他的能力就显不出来;让他一上来就感觉到工作负荷太重,他做不好,以后他的信心也会受到一些打击。当我们量才量得差不多以后,就要让他专心地把工作做好。我们一方面要培训他专心,另一方面在考验当中逐渐地加以信任,他才能够把工作做好。所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由小信到大信,不要从不相信他开始。一个人刚进企业,我们最好不要有怀疑他的念头,因为中国人很敏感,只要他感觉到我们不相信他,那就很糟糕,而且很难改变。我们还是相信他,只不过信任度较小,等他表现好,再对他多一份信任,这样逐渐增加,信任度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真正地相信一个人。
工作分配当然有很多理论,现在我们只讲三个比较重要的原则。
第一,我们要分配工作给别人,千万避免一些因素的干扰,如伦理、感情、价值、习俗……这些因素常常会干扰我们的工作分配。比如,这个人年纪大,看到他就像看到长辈一样,所以不好意思多分配工作给他,这就是伦理的因素。再如那个人很年轻,刚进公司,不好意思给他太重的工作。我觉得这都是不必要的,因为一个人进入公司前,我们已经知道他的才能,我们根据他的才能来分配工作,而不去考虑他到底是长辈还是晚辈,这样才比较合理。没有背景的人就多给他一些工作,有靠山的人就少给他一些工作,这种心理最好避免。假定这个人是老板的儿子,他分配到你这个部门来,你一定要慎重,过分讨好他,就等于告诉老板,你这个人专门在讨好人,肯定给老板一个不好的印象。
第二,我们要按照一个人的特殊资质来分配工作,比如说他的性别、意志、健康情况;还要考虑他受过什么教育,受过哪些培训,智能如何,性情怎么样;再考虑他的情况,包括时间、工作量、人际关系等。当然,我们不主张重男轻女,也不主张重女轻男,在性别上,我们应该了解其先天的区别。比如说男性一般体力比较好,可以多承担一些体力活。我们只是就这些先天差异来考虑工作分配。如果一个人很喜欢跟别人打交道,我们就分派给他需要经常跟别人接触的工作;反之,不妨让他做一些物料管理等很少跟人接触的工作。
第三,我们要考虑他如果获得了这份工作以后,会有何感想,是不是感到身心愉快。尽量让他产生工作的意愿,尽量让他感到这份工作很有面子,或者做了以后很有成就感。
我们在分派工作的时候,尽量避免考虑人情上的问题,尽量避免用私人的关系来决定他的分量,尽量依据当事人的条件、情况。
另外,能者多劳到底对不对?我们分配工作时常常有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同一个部门里,有的人工作多,工时长,有的人工作少,也很轻松,这样的情况到底对不对?是应该每一个人做一样多的工作,还是允许能干的人多做一点,不能干的人少做一点?我们居高位,领高薪,而且又很神气,又是红人,但是最后没有作任何贡献,这样会不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如果一个人在企业工作20年了,而且得了一身职业病,我们也要求他跟别人做得同样多,是不是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
我们要考虑到大家的心理因素。不过从儒家的角度来看,我是赞成能者多劳的。儒家有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才也养不才”,即有能力的要去养那些没有能力的。有能力的人不但不可以骄傲,不可以要求更多的回报,而且应该要多多地服务,以回馈社会。我们今天口口声声讲服务,一定要同工同酬,我觉得这是有点矛盾的,上天给我的条件比人家好,这就是我比人家优越的地方,我还要求多得报酬,这是很奇怪的事情。你既然是能者,你就应该多劳。当然这句话我们要比较慎重地理解,如果有更多的人不计较做多少工作,得到多少奖励,那么我们的企业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