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瓷进军海外和硅谷的兴起
下面讲半导体封装的开发。
虽然我们成功开发了前面谈到的陶瓷新材料,但是在当时的日本,愿意使用的客户却不多。当我们去拜访当时日本著名的电器厂家比如东芝、日立、索尼等的研究室,拿着样品问他们“能不能考虑采用我们的产品”,他们都不理不睬。无奈之下,我就同上西阿沙先生(后来京瓷的副社长)商量,决定去美国找市场推销产品。上西是我在松风工业时期的前辈,他英语说得非常好。
东芝、日立、索尼等日本的电器厂家都从通用电气、威斯汀豪斯等美国响当当的大企业引进技术。我们应该去美国,如果我们能够说服美国的这些企业使用京瓷的产品,那么日本的电器厂家一定也会使用我们的产品。
当时我是这么想的:“不管我们如何费尽口舌去推销,日本的这些大企业还是无动于衷。这些企业的研究室里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技术员,我这个从地方大学出来的人去拜访,给他们做说明:‘我们做出了这样的新东西,你们能采用吗?’他们总是不理不睬。既然如此,我们就去美国,想办法让美国企业用上我们的产品,那些美国企业是他们心中的上帝。”
经历千辛万苦之后,我们在海外的销售终于获得了成功。日本企业从美国企业引进技术用于生产产品的时候,美国企业会发给他们产品生产的规格书,规格书上标明使用什么原材料,以及制造方法等。
如果京瓷获得美国企业的认可,那么,当日本厂家说“想制造这样的真空管”时,同他们进行技术合作的美国企业就会告诉他们“要使用京瓷的产品”,并在规格书中注明了产品代码,这下就没有了商量余地,日本厂家只好使用京瓷的产品了。
而在这之前,上西可谓吃尽了苦头。当时,在加利福尼亚州中部旧金山港的南边,有一个名叫圣何塞的街镇,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附近,后来成了硅谷的中心。上西和他夫人一起转移到那里,租了一套房子当京瓷的事务所,非常努力。
在硅谷的一角有一家仙童半导体公司,它从1957年开始就生产硅晶体管。当时,收音机上一般都使用锗半导体,但因为硅的性能更好,所以它开始批量生产硅晶体管。仙童半导体公司为了解决硅晶体管的绝缘问题,需要大量的晶体管基盘,这个基盘的核心零件是陶瓷串珠。当时,仙童公司给我们下的订单有几千万个,京瓷大批生产交货。
不久后,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的德州仪器公司(TI)为了发展晶体管技术,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把晶体管和二极管放在同一个基板上形成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这是杰克·基尔比博士想出来的。就是把5~6个晶体管和5~6个二极管组成一个电路,这就是大规模集成电路(LSI)的雏形。现在的超LSI就是在一张小小的芯片上载有几百万个晶体管,完全是另一个数量级了,但当时只有几个晶体管和几个二极管。
这个IC就是在硅的芯片上形成电路,这个概念一经诞生,由德州仪器公司首创的这个事业一下子就传播开来,硅谷的企业开始制造IC,这时候,在仙童公司从事硅晶体管制造的技术员纷纷独立,办起了风险型企业。这样才开始有了现在的硅谷。这些独立创业的人中间有一个人名叫罗伯特·诺伊斯。大家使用的电脑中,我想大多装有英特尔的中央处理装置(CPU),这个英特尔就是罗伯特·诺伊斯从仙童公司辞职后创办的公司。
1968年诺伊斯从仙童离职并创办英特尔的时候,来京都访问过我。他说:“我想创建英特尔公司,但制造新的IC少不了稻盛先生做的陶瓷封装,希望你能供应。”也就是说,当时京瓷受到了仙童公司以及从仙童公司独立出来的硅谷各企业的广泛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