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组织划分为可看清核算的最小单元
所以,您说自己在看管制造现场,首先要看看您是否培养出了彻底掌握哲学的部下及组织。您虽然在推进一些类似阿米巴经营的行动,但制造部门和销售部门实力都减弱了,利润率也在降低。在您父亲的时期,他凭着直觉对一切了如指掌,所以只呵斥呼喝,就实现了较高的利润率。
而现在,管理变得精妙了。比如煮豆部门、盐腌海带部门—您公司有许多部门,要尽可能按照产品划分责任人。因为在同一个工厂,大概有许多设备都能共用。
您苦恼的是怎么才能使部下真正拥有危机意识,改善工作的品质。您说社长和副社长过于强势,部长以下的员工常被批评缺乏主动性、工作被动,只会等待指令。最近您意识到这一点,努力分清职责,刻意进行授权,却无论如何放不开手,总是忍不住横加干预。您不能像这样把人放在部门负责人的位置,把事情扔给对方,而要告诉对方,“你是这里的负责人。要把我常讲的哲学化为己用,把自己当作社长,通过独立核算管理收支”。
就是说,部门负责人就是“社长”。企业没有收益就无法成立。“你来担任煮豆部门的负责人”,既然如此,他就能利用煮豆部门的员工生产煮豆。因为是负责人,他就必须考虑,假如生产了100克的煮豆,把它装进包装袋,售价应该是多少,出货额应该是多少。如果希望从中获取10%的利润,那么从出货金额倒推,要采购多少千克的煮豆原料和砂糖等。还有,花多少时间,人力费用就会变高,所以必须把人力费控制在某个水平。
一般采购由其他部门负责,因此他们常常估摸着差不多的价格买来豆子,交给您使用。砂糖也一样,而您只管生产豆子就可以了,并负不了责任。然而,既然您是一位月销售额300万日元的煮豆部门负责人,就不能含糊其辞,而必须主动提出要求,“请买多少钱的豆子”。
而对方如果说,“没有这么便宜的豆子,价格便宜了品质会变差。”您就要说,“不行,不能降低品质,否则会伤害产品。请您去交涉,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我陪您一起去农户那里谈判吧。”要想收获自己那部分收益,就要有这种意识。也就是,为了培养像社长一样思考问题、一样肯吃苦的人,需要哲学。
让这种有强烈责任感的人负责管理煮豆部门。那绝不是只管好自己部门就足够了。他要构建细致周密的部门核算,全面掌控从材料费到成品、销售、利润,看清所有情况。对采购一无所知,连砂糖的价格也不了解,又怎么可能负得起责任?要有对一切了如指掌的制造部长或工厂长,实际上,组织的划分才是经营的开始。
可是,如果把组织分得过细,就会一味增加管理人员。然而,分得过于粗略,又无法使其承担责任。所以,要把组织划分为能够独立核算、能够看清利润核算的最小单元。而且,这些单元的规模必须控制在负责人能够承担责任的范围之内。事业部过多就会失去意义,所以,要尽可能保持简单,把规模控制在现场的大叔都能明白的程度,并交给别人看管。
这样一来,就能看清使用了多少原材料,看清生产出来的产品是用什么方法销售出去的。从销售额中扣除使用的材料费及人力费用,就清楚这个月产生了多少利润。同时,就算没有利润,也能思考哪些地方出了问题,该怎么办。如果把它看作机器的操控盘,就可以知道应该关掉哪个阀门,或者打开哪个阀门。当赚不到钱的时候,可以让各个部门缩减多余的经费。但是,过度压缩成本会导致品质下滑,这样就不像话了。要严格保证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