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经营管理 > 中国企业怎么管 > 正文内容

下属可能有三个毛病

Assen8个月前 (03-27)中国企业怎么管342

1.谄谀。即摸透了主管的心理。我们一直认为下属不了解主管是不可以的,可是有的下属太机灵,太过善解人意,不但看准了主管的动向,而且根本摸透了主管的心思,我觉得这也是不怎么好的。因为你摸得很清楚以后,就慢慢失去了自己的独特想法,就算有也不敢表现出来,久而久之完全变成主管的跟屁虫。我也常常跟很多老板讲,如果发现干部中有人把他摸得很透,就要小心。我也常常劝干部,你要摸老板的心思,但是摸到90%就够了,顶多到95%,你要留下一些摸不透的,才有自己的创意,否则的话你只看到他所喜欢的,完全没有自己的看法。当然有人说“没有办法,我要保住我的饭碗”,这又当别论。

2.顾望。即下属很容易养成见风转舵的习惯。尤其是中国话很容易调整,正的可以变成反的,对的可以变成错的。主管如果很严格,一做错就要骂,那就难怪下属会见风转舵。见风转舵的人到最后变得没有责任感,同时对企业没有向心力,于是乎就变成是非不明。因为每个人都看到主管脸色不对,马上见风转舵,这样哪里还有什么是非?不错,我们一再说,讲话眼睛要看对方,做适当的调整。但是千万记住,调整到合理的地步,不可以一味地投其所好。

3.畏懦。即下属怕负责任,所以畏首畏尾。若是主管认为,你一定要听他的,你不听他的就是叛徒。或者说你只能跟他讲好听的,否则他就当场给你难堪。这样一来我们只好用很害怕、很懦弱的表现来满足他,这样慢慢就变成畏首畏尾,害怕责任。

上面的人如果好胜心太强,太爱面子,太喜欢强辩,太喜欢炫耀自己的聪明,太喜欢摆臭架子,自信心太强,那么底下人又摸透了主管的心理,养成见风转舵的习惯,再加上怕负责任、畏首畏尾,还有什么好沟通的?就算你再怎么努力沟通,也是没有结果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项目管理资源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shgis.com/post/518.html

分享给朋友:

“下属可能有三个毛病” 的相关文章

计划扩大成决策即为企划

企划和计划都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名词,至于这两个词的区别,有些人认为企划比较新,而计划比较旧,所以喜欢讲企划,而不喜欢讲计划。其实企划和计划是两个概念,而不是新旧的问题。企划的目的是建立行动方案企划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妨把企业想象成一个剧团,你要演戏之前,一定要挑选剧本,用心排练,准备各种道具,然后才能够...

组织没必要害怕因人设事

一般企业在组织方面所遭遇的问题,大概都是下面这几种:1.企业里面各部门的业务内容不明确。到底我这个部门该做些什么,我自己都说不清楚。2.各部门之间责任范围不明确。到底我应该做到什么地步,你应该做到什么地步,我们彼此之间责任怎么划分,大家都不是很清楚。3.对于其他部门的业务内容我们也了解得不明确。你说...

圆通的领导才有团队精神

一般人喜欢说中国人不合作,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其实这句话相当有问题,真正的说法应该是,中国人不合作的时候是一盘散沙,合作的时候,则是万众一心。最厉害的是,中国人不像日本人那样,日本人团结得让全世界人都知道,所以对他们产生很大的排斥力。中国人团结得让全世界人都不知道,所以对我们一点警惕心都没有,这样中国...

有效执行要注意过程控制

控制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控制是一种比较严肃的说法,如果讲得轻松一点,就是影响。一般来说,人们对控制都相当反感,尤其是中国人,特别不喜欢控制,也不喜欢讲控制。因为把控制讲得太清楚,别人就会认为你是控制专家,对你敬而远之。所以,把控制讲得很清楚的人几乎都对自己不利。一提到控制,就能联想到限制、强制、划分...

控制的十个原则

1.预防性与校正性并重。控制最好是预防性的,在没有出问题前就控制住,但那毕竟太理想化了。实在预防不了,就要及时校正,二者并重。2.对事物的校正要快速。事物没有情绪化,发现不对,马上校正。然而事物的发生难免会牵涉到人,把事情校正了以后,再对有关的人去疏导,减少人的情绪,以免影响事物的发展。3.对人的校...

用指导来代替监督和控制

要实施目标管理,需要及时给下属一些指导,用来代替监督和控制。指导就是主管根据企业的目标、政策、计划等,指导下属能够迅速、确实、经济、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标。其实,指导就是领导,主管最大的责任是设法培养下属的能力。我们觉得处处控制不如适时加以指导,指导就是广义的培训。培训的目的在于告诉下属应该做什么、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