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经营管理 > 企业家精神 > 正文内容

佛教中的因果法则

Assen8个月前 (03-15)企业家精神338

只要坚持思善行善,就必然有好的结果;不断起恶念,做恶事,就必将出现恶的结果。这一因果法则在人生中显而易见,佛教中用“因缘”这个词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我们经常说的“造业”,如今虽然用于贬义,但原本的含义却完全不同。

释迦牟尼佛祖开示,先有“因”(直接原因),“因”遇“缘”(间接原因)而生“果”(结果)。后来,一位叫白隐禅师的高僧用诸多比喻解释“因缘”的含义,比如稻谷是米的因。稻谷落到田中,遇到水、土、阳光、热等诸多外缘,发芽成长,不久结成稻穗,然后诞生出“稻米”这一结果。这才是“因缘”的本义。

佛教将“因缘”解释为“在往昔生生世世轮回中我们所造之‘业’,遇到现世的诸多外缘,由此产生结果。因此,你如今的人生就是过去的‘业’与‘缘’相合后生成的结果”。佛教教义与《了凡四训》中提到的因果法则完全如出一辙。

释迦牟尼佛祖认为,‘业’为因,由人心念所生。原本空无一物的宇宙之中,最先产生的就是“心念”。在基督教中也有“太初有话”之说,如果没有思想,神也不会说话,所以思想是宇宙最早出现的事物,是万物之因。

我想把话题扯远一些,介绍一下佛教中对因果法则的诠释。

我所属的临济宗为首的禅宗中有《无门关》,是一本记录禅问答的公案集。其中第二则禅门公案是《百丈野狐》,内容如下:

有个老人经常来听禅师说法。有一次,讲法结束后,这个老人仍然没有离开。和尚上前相问,老人说自己曾经是这家寺庙的住持,接着说道:“在我担任住持时,有人问:‘开悟的高僧是否不再在佛陀所说的因果之中?’我回答:‘当然,开悟的伟人当然脱离了因果法则。’话音刚落,我就投胎变成了一只野狐。和尚,我想请问一问你,开悟的人是否不在因果之中?”

和尚回答这位老人:“开悟之人也不能逃脱因果法则,但是开悟之人能洞悉因果法则存在的原因。因此,洞悉了因果法则之人才能达至开悟的境界。”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正因为我心存傲慢,断言开悟者完全解脱而不受因果法则制约,才遭到投胎为狐的报应。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于是老人说:“我身为野狐的日子到今天结束了。在这座寺庙的后山里会有一具野狐的尸体,请您以法师之礼为那只野狐送葬超度。”说完,老人便转身离去。

和尚把云水僧召集起来,说要做一场葬礼。大家都感到诧异:“这是为谁做超度呢?明明没有人去世啊。”不过依旧按照和尚的吩咐,在后山集合。只见和尚脚边卧着一具野狐的尸体。和尚以法师之礼为野狐举行了火葬,他们诵经超度,厚葬了那只野狐。

这就是《无门关》第二则《百丈野狐》的故事。禅宗常常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禅问答。禅宗偏于理性,从不描述死后的世界,但却显而易见地表达了因果法则的思想。

接着言归正传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项目管理资源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shgis.com/post/258.html

分享给朋友:

“佛教中的因果法则” 的相关文章

给未来的领导者

九州大学商学院是九州成立的首家商业学校。数日前,院方邀请我在商学院首届学员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时间已过了半个世纪。回想当年,我的年龄不过20岁出头,胸怀凌云壮志,离开了九州这片土地。我想,“或许我的讲话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考”,因此接受了邀请,站在这个讲台上。今天,我想以“对下一代领导者的期望”为题,...

混乱的思维方式使人生变得灰暗

下面有一个例子,充分体现了“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例如,有的人虽然有充分的“能力”和“热情”,却总是愤世嫉俗。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公与矛盾,既然活在这样的社会里,干脆玩世不恭,甚至采取恐怖行动,报复社会。这种人即使原本有崇高的理想,却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自以为是,为了实现所谓的理想,不惜选择自私自利的...

“思维方式”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当时,每当我讲述这些原理原则,部分人马上表示抵触:“拥有怎样的思维方式是我的自由。为什么进了京瓷,就必须遵从京瓷的思维方式?这是对个人思想的钳制,我们生于自由民主的社会,有权保持思想自由。京瓷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人,岂非可笑!”这使我非常苦恼。“持有何种思维方式的确是个人自由,但如果对大家的思维方...

一个“自力”与两个“他力”

约盛和塾塾长例会演讲——2006年11月26日纽约盛和塾于2005年4月开塾,是盛和塾的第57个分塾。本次演讲是自从开塾仪式以来稻盛先生在纽约塾的第二次讲话。在出席的200名来自美国及日本的塾生面前,稻盛先生讲述了经营者必须具备的“三个力”,即一个自力和两个他力。...

构筑心心相连、坚不可破的信赖关系

话虽如此,可在美国却难以找到值得信赖的伙伴。人种不同、宗教不同,更何况美国社会是资本主义的大本营,人与人之间信奉的是以利害得失为基础的、生硬冰冷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社会里,要找到与自己同心同德的伙伴非常困难。然而,在日本也一样艰难。昨天还全心信任的伙伴,今天就因为其他竞争对手开出的高额薪水而轻易跳槽...

常怀感谢之心

为了获得伟大的宇宙之力、自然之力的帮助,就必须遵循因果法则,思善事,行善念。何谓“善”呢?在《了凡四训》中也有“存善念”的说法,简单来说,“思善”就是感谢、利他。利他就是指关爱他人和慈祥而美好的爱,在佛教中就是慈悲。然而,如果不能常怀感谢之心,就无法产生利他之心。要为自身的幸福而感谢他人。对世间的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