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医宝鉴》郭霭春 著
《东医宝鉴》郭霭春 著 (EPUB格式)

下载链接:(网盘访问密码:1122)
为维持本站运营,请赞助小额零钱后查看解压密码,谢谢支持!
书籍介绍:
作者分析
郭霭春(1926—2014),中国近现代著名中医学家、医史学家及中外医学交流研究专家。他长期从事中医文献整理与东亚传统医学比较研究,尤其在韩国传统医学领域成果显著。《东医宝鉴》一书由郭霭春以中文系统译注并解析,其学术背景使其能够精准把握原著的理论框架,并结合中国医学语境进行阐释。
---
主要内容
《东医宝鉴》原为朝鲜王朝时期(现韩国)许浚等学者于1613年编撰的医学经典。郭霭春译注版本以中文重新整理了该书的核心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1. 基础理论:涵盖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脉理等内容,系统阐述朝鲜传统医学对人体结构与生理病理的认知体系。
2. 临床各论:包括内、外、妇、儿等科病症的辨证施治原则,详细记录了药物配伍、针灸疗法及内科方剂(如解表、泻下、和解等法)。
郭霭春在译注中补充了大量中国医籍的对比资料,并对部分药材名称与诊疗方法进行考据性说明,例如通过《黄帝内经》或《伤寒论》相关条文解释朝鲜医学术语。
---
阅读意义
1. 学术价值:该书是研究东亚传统医学同源性的重要文献。郭霭春的译注工作使中国学者得以直接对比中朝两国医学理论体系,揭示其在脏腑学说、辨证论治等领域的异同。
2. 临床参考:书中保留了大量朝鲜宫廷与民间医疗实践案例,为现代医家提供了古代多学科诊疗思路的实证材料。
3. 文化意义:通过对比分析,可清晰呈现东亚传统医学在传播过程中因地域、气候等因素产生的变异与发展轨迹。
---
总结
《东医宝鉴》(郭霭春译注本)是朝鲜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典籍之一,其内容完整展现了17世纪东亚地区的医学知识框架。郭霭春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完成了跨文化文本转译与学术批注,使该书成为中国学者研究韩国汉医史、中朝医学交流及古代东亚医疗实践的关键文献。此书的价值不仅在于保存了朝鲜王朝时期的医学成果,更通过对比视角深化了对传统医学全球化传播路径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