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宋朝》是吴钩撰写的一本书,该书深入剖析了宋代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试图还原一个与传统认知不同的宋代形象。主要内容包括:1. 经济繁荣:书中详细探讨了宋代经济的发达程度,如商业贸易、手工业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创新,特别是纸币“交子”的出现。2. 文化兴盛:宋朝在文化方面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诗词...
《我们的国家——疆域与人口》是一本深入探讨中国地理和历史的重要著作。本书主要内容涵盖了中国的领土范围,包括各省份的历史演变以及当前的人口分布情况。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还分析了各个时期疆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特别关注历代统治者如何通过军事扩张或者外交手段来...
《极简人类史:从宇宙大爆炸到21世纪》由大卫·克里斯蒂安撰写。这本书以宏大的视角审视了整个人类历史,涵盖了从宇宙诞生之初直至二十一世纪的历史进程。它不仅探讨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环境变迁对文明的影响,还分析了社会结构的演变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主要内容包括:- 宇宙大爆炸之后的时间线及万物起源- 地球生...
《高清一战全史(套装全3册)》是一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的书籍集合,由霍兰·汤普森编著。这套书全面而深入地回顾了从1914年到1918年的四年战争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战役以及影响深远的政治和社会变化。主要内容包括对战争初期的战略规划和战术选择的分析,详细描述了各个重要战场上的战斗细节,如西线、东线...
《华北考古记(套装共四册)》是由法国汉学家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Emmanuel-Édouard Chavannes,1865-1918年)所著的一部著作。这部作品详细记录了作者在20世纪初对中国华北地区的考古调查与研究工作,包括对古代遗址、墓葬以及历史文献的考察。主要内容涵盖了沙畹在中国期间对...
《拜占庭史研究入门》由陈志强撰写。本书旨在为初学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基础知识,以便他们能够理解和分析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及其文化背景。书中涵盖了从公元395年到1453年的拜占庭历史,强调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发展。主要内容包括:- 拜占庭帝国的基本概念与起源- 政治结构和统治体...
《西京杂记》是一部记录汉代长安(即西京)风俗民情和历史故事的小说集,由刘歆与葛洪两位不同朝代的学者编撰而成。主要内容包括:1. 描述了当时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和社会风尚。2. 收录了许多关于古代文学艺术作品的信息,如书画、音乐等。3. 记载了一些重要人物的故事及其轶事传闻。4. 包含大量关于...
《中国文化史迹(套装共十二卷)》由日本学者常盘大定与关野贞共同编撰。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各地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寺庙、石窟艺术等,内容涵盖了从北朝到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众多文化遗迹。主要内容分为多个方面:1. 古代建筑:详细描绘了中国古代的宫殿、庙宇、塔楼和桥梁等各类建筑风格和特点。2. 石窟...
《卑鄙的圣人·曹操(套装共9册)》由王晓磊编写,这套书是关于三国时期著名人物曹操的系列历史小说。内容涵盖了从曹操早年的经历到成为一代枭雄的过程,通过生动的故事描绘了他复杂多变的性格和他在乱世中的政治、军事活动。主要内容包括:1. 曹操少年时期的冒险经历和早期在仕途上的挫折。2. 与袁绍等豪强的明争暗...
《美国枪支文化:一部用枪支写成的国家历史》这本书详细探讨了枪支在美国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从早期殖民地时期到现代时代。书中深入分析了枪支如何塑造了美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环境。主要内容包括:1. 美国历史上各个阶段对枪支的态度与政策。2. 枪支在个人自由和社会安全之间所扮演的复杂角色。3. 枪支拥有权和...
《史记研究》是由张大可编著的一本书籍。该书主要围绕中国历史上的经典著作《史记》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内容涵盖了对司马迁及其代表作《史记》的研究、解读以及评价等多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史记》的写作背景、特点以及其在文学与历史学领域的地位,并且通过多个角度剖析了这部作品的历史价值。张大可先生还讨论了《史记...
《女性,战争与回忆:三十五位重庆妇女的抗战讲述》这本书由李丹柯编著。本书汇集了在抗日战争期间居住于重庆的35位女性的经历和回忆,她们通过个人视角讲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生活状态、情感经历和社会活动。主要内容:- 书中的每一位女性都提供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内容涵盖了从日常生活到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 记录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指南是一本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编写的辅导书籍,主要内容围绕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关键事件和重要人物展开,包括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合作与分裂、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阶段。书中还详细解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
《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是一本由《新周刊》杂志编辑出版的作品集。这本书集合了多位作者关于1980年代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回忆与思考,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个人经历、文学艺术评论以及社会现象分析等。主要内容:- 回忆录:书中收录了许多人在八十年代的成长历程和个人故事,通过这些回忆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生活...
《纳粹医生(医学屠杀与种族灭绝心理学)》一书由罗伯特·杰伊·利夫顿撰写,他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和作家,在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极端主义心理方面享有盛誉。本书的主要内容聚焦于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医生的角色及其行为。作者深入探讨了这些医学专业人士如何参与并支持种族屠杀活动,详细分析了他们的思想、动机及精神状态...
《江城》是美国记者彼得·海斯勒撰写的一本非虚构作品,记录了他在长江边的城市涪陵教授英语的教学经历和对中国社会文化的深入观察。主要内容包括:-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在美国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在90年代末期被派往中国西南部的小镇涪陵教英文。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参与当地的生活以及探访周边地区,作者描绘了中国的日...
《新宋II.权柄系列(套装共5册)》是作家阿越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作品集,该书延续了前作《新宋》,深入探讨了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宋代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主要内容涵盖了主角从基层官员做起,逐步进入权力中心的过程。书中详细描绘了北宋末年的政局变化、官场斗争以及社会各阶层的互动...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插图本)》是由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所著。该书详细地探讨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这一百多年间,中国社会经历的深刻变革和新陈代谢过程。主要内容包括:- 通过对近代中国社会各个层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变迁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外来冲击与内部矛盾如何交织...
《世界小史》是由英国艺术史家和历史学家埃贡·恩斯特·贡布里希(Ernst Gombrich)所著的一本著作,首次出版于1935年,并在之后多次修订再版,成为一部深受读者喜爱的世界通史读物。这本书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讲述了从古代文明到20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包括了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概述和重要事件的叙...
《窝藏书系组合》是由多位知名作家联合创作的一套文学作品集合,包括阎连科、阿来、梁晓声、刘心武和梁小斌的作品。这套书籍分为六册,其中包含两部具体作品,《我与父辈》和《北京,最后的纪念》,这些书籍反映了作者们对于家庭关系和个人经历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特定地域文化的深刻观察。1. 阎连科: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_1921—2021(套装共12卷)》是由王伟光和王巍两位学者共同编著的一部全面回顾和总结中国近现代考古学发展历程的重要著作。主要内容:该书以时间为轴,系统地梳理了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它不仅涵盖了各个时期的重大发现与研究成果,还详细阐述了不同阶段的理论创新...
《山家清供》是宋代的一本著作,由林洪撰写。这本书在内容上主要记录了宋朝时期文人雅士的饮食生活和烹饪技巧,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素菜、水果等食材的制作方法,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通过这些描述,读者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想。阅读《山家清供》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可以为现...
《民国的品格》是由李洁非和钟法权等人编写的书籍,该书主要聚焦于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民国时代(1912-1949年),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这一时期的各类人物和社会现象,揭示了民国时代的文化精神与社会风貌。主要内容包括:1. 民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及其对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2. 当时政治、经...
《牛津通识读本: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由保罗•巴恩(Paul Bahn)撰写,该书属于“牛津通识读本”系列之一,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考古学领域的入门知识和深入理解。主要内容:这本书全面涵盖了考古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探讨了从史前时期到现代社会的广泛时间跨度内的文化变迁。书中不仅介绍了考古学家如何通过...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 三国纪》是著名学者易中天撰写的历史著作之一。该书属于“中华史”系列,集中探讨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公元220年至280年),包括魏、蜀汉和吴三个政权的兴衰历程。主要内容:书中详细叙述了这一时期的诸多重要事件,如曹操与刘备之间的争斗、诸葛亮的北伐策略以及孙权在江东地区的统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