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中医治疗学》由袁家麟撰写。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涵盖了女性生理特点、常见妇科疾病如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及杂病的诊断与治疗等内容,并结合了大量临床案例进行详细阐述。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基础。2. 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框架和诊...
《图解常见症状保健按摩》是一本由多位专家共同编写的健康指导书籍,其中林彩霞是主要编写者之一。本书详细介绍了多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身体不适和疾病的自我保健方法,并通过大量的图表和步骤说明,帮助读者掌握有效的按摩技巧来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等。主要内容包括:1. 常见症状的分类与解析。2. 各部位具体穴位...
《刮痧疗法彩色图谱》由郑美凤编写,该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刮痧疗法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主要内容包括:1. 刮痧疗法的历史与发展。2. 刮痧工具的介绍与选择。3. 经络穴位的位置及作用。4. 各种疾病采用刮痧治疗的具体方法。5. 不同体质人群适宜的刮痧方案。6. 刮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
《刮痧拔罐治百病》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围绕传统中医的刮痧和拔罐疗法展开,详细介绍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技巧以及在各种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书中不仅阐述了刮痧与拔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还深入探讨了它们在现代医学实践中的作用,并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疗法的实际效果。阅读这本书...
《中国刮痧健康法-378种病症临床治疗大全》由王敬和杨金生两位专家合著,该书详细介绍了刮痧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1. 刮痧的基础知识:介绍刮痧的起源、理论基础及操作方法。2. 不同部位的刮痧技巧:根据身体的不同区域提供具体的刮痧指导和注意事项。3. 临床治疗实例:书中提...
《马上治天下:鳌拜辅政时期的满人政治(1661—1669)》是由美国学者安熙龙撰写的历史学著作,该书主要探讨了清朝初期,特别是在顺治帝去世后,康熙初年鳌拜辅佐幼主时期的政治状况。作者通过对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深入研究,揭示了满族统治者如何通过政治手段巩固其政权,以及他们在面对汉族文化与制度时所采取的态...
《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是由美国汉学家罗威廉撰写的一部历史著作。该书聚焦于湖北省武昌县的历史,时间跨度从1368年到2000年的六个世纪,全面探讨了这个地区暴力事件的发生背景、原因及其对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 战争与军事冲突:作者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武昌县发生的各种战...
《知识帝国: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是美国历史学者范发迪撰写的一部关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中国活动并进行科学研究的西方科学家的研究著作。主要内容:该书详细探讨了这一时期到访中国的几位英国博物学家,包括植物学家福琼、动物学家赫胥黎以及地质学家怀特等人的生活与工作情况。书中不仅描绘了这些学者在中国...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与国家》由美国汉学家盖博坚撰写,该书深入探讨了清朝乾隆朝后期(18世纪末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主要内容聚焦于当时著名的皇家编纂项目——“四库全书”的编制过程及其对学术界和社会的影响。通过研究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作者剖析了清代晚期的文化政策、文献整...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是美国学者范发迪(David A. Fedman)的作品,该书深入探讨了18至19世纪期间访问中国的西方博物学家对于中国自然环境的认知以及他们与中国本土知识传统的互动。作者通过研究这些科学家留下的详细记录和手稿,分析他们在中国的活动如何受到当时清帝国政...
《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是由美国历史学家罗威廉撰写的一部关于晚清时期汉口城市发展的学术著作。该书详细研究了从乾隆四十年到光绪五年期间,即大约一百年的时间里,汉口作为一个商业中心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层面的发展状况。主要内容包括:1. 描述了汉口从一个小型市镇发展成为长江流...
《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由美国历史学家罗威廉撰写,该书深入探讨了清朝晚期至晚清时期汉口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书中详细描绘了这一阶段内的社会结构、经济活动、文化特征以及政治动态,并特别关注了汉口在这一时期内经历的重大变革和社会冲突。主要内容包括:1. 贸易和市场:罗威廉分析...
《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 1919-1937》是由美国学者叶文心所著的一本历史书籍,深入探讨了中国在1919年至1937年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大学校园文化特点和发展脉络。主要内容包括:1. 回顾了五四运动后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的中国高等教育背景。2. 分析了当时主要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的文化特征,以...
《战后东北接收交涉纪实:以张嘉璈日记为中心》由日本学者伊原泽周编著,该书围绕着张嘉璈的日记展开,探讨了中国国民党政府在二战结束后接管东北地区的复杂历史背景和具体过程。主要内容:本书详细记录并分析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至1946年初国民政府派遣代表团前往沈阳接收东北地区的历史事件。通过引用张嘉璈(...
《战争与革交织的近代中国(1895—1949)》是由美国历史学家沙培德撰写的一部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著作,聚焦于1895年至1949年间中国的社会变迁、政治动荡和军事冲突。该书全面探讨了这一时期内中国面对外部侵略与内部变革的复杂局面,包括甲午战争后清廷的衰落、辛亥革命的成功及其后的政局混乱、以及抗...
《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一书由美国学者曾小萍(Pamela Kyle Crossley)撰写,该书详细探讨了18世纪中国地方行政制度中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即官员个人自筹经费以维持其公务开支的方式。书中深入分析了这一制度如何影响国家财政结构和地方政府职能,并考察了它在清代中期所...
《好的爱情,要有敢要的底气》是一本由张德芬撰写的心灵成长类书籍。张德芬是一位知名的作家和心灵导师,以她的个人经历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关于自我探索、情感关系和个人成长的作品。本书的主要内容围绕着如何建立健康的情感关系展开,强调了在爱情中要有勇气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的重要性。书中结合作者的亲身经验和深...
《君主与大臣:清中期的军机处(1723~1820)》是美国学者白彬菊撰写的一部关于清朝中期内政史的重要学术著作。该书详细探讨了从雍正朝到嘉庆朝这段时间内,作为中国最高决策机构之一的军机处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 军机处的历史沿革与发展:作者追溯了军机处于1729年设立之初的情况,并分析其...
《到民间去:1918-1937年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运动》是由美国学者洪长泰撰写的一部著作,该书深入探讨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如何从精英文化转向关注和参与民间文化的转变过程。书中详细分析了这一时期内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以及他们在推广和发展中国民间文学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主要内容...
《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是由美国学者约翰·斯道特(John Stephan)所著的一部著作,该书深入分析了20世纪中国的革命历史,尤其关注了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主要内容包括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运动的详尽探讨、国民党政权的历史背景及演变、以及这两股势力之间的斗...
《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是由美国学者齐锡生撰写的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学术著作,主要探讨了北洋时期中国政坛中军阀政治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1. 对中国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2. 描述和研究了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的军阀势力及其统治区域。3. 探...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是美国历史学家马立博(R. Binney Miller)撰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环境保护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著作。主要内容:该书系统梳理了自史前时期至现代中国的生态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了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自然灾害应对等议题。书中分析了一系列关键事件和历史进程对中...
《中国文明》是法国汉学家葛兰言的作品。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和习俗,并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解析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在宗教仪式与民俗文化方面的研究。书中内容涵盖了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农业活动中的节日庆典、以及各种民间信仰等主题,通过这些具体的社会现象探究背后蕴含的文明观念和社会结构。葛兰...
《中国印象:外国名人论中国文化》由何兆武和柳卸林主编,这本书集合了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及文化名人的观点与论述,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评价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变迁以及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外国学者对中国哲学思想的理解与诠释;2. 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形象演变;3. 对当代中国...
《世鉴:中国传统史学》由美国学者伍安祖(Ainslie R. T. Andrews)和王晴佳合著,该书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 古代中国的历史编撰传统与方法论;- 重要历史典籍的分析解读;- 历史学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